京津冀医药将统一招标采购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6-27 | 67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京津冀医药将统一招标采购

  • 来源: 北京日报 
  • 时间:2016-07-26
  •  
  • 点击率:531

  7月18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时透露,京津冀药品和医用耗材将统一招标采购,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据悉,北京市还将通过医联体运作,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看上“大专家”。

  京津冀培育统一医疗市场

  方来英说,北京汇聚了很多优质医疗资源,包括天津、河北在内的各地患者都来京就医,造成很多大医院一号难求、知名专家一面难见。“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北京的大医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带动提高整个京津冀医疗水平。”

  据了解,作为京津冀医疗协同首家医院,河北燕达医院不仅实现了与北京市医疗保险的互认互通,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儿所、北京中医医院的专家也来到这里,为附近30万居民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建存透露,京津冀已经签订了《卫生应急协议》、《疾病预防控制协议》、《医疗卫生全面协同发展的协议》、《药品医用耗材的联合采购协议》,将对三地共同应对疾病、控制公共卫生风险起到基础性作用。

  方来英认为,三地统一进行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将形成一个统一的京津冀医疗市场、医药市场,降低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直接惠及三地居民。

  此外,京津冀三地正在研究医师、护师电子化注册,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北京关于医护人员电子化管理的标准和编码,将开放给天津和河北使用。使三地之间的医疗信息大数据可以共享,提高综合管理及服务水平。”王建存说,三地卫生主管部门正在谋划将优质医疗资源结成一个高水平的医学联盟,让更多患者能够普惠性的享受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

  河北发展高端护理迎“养老客”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表示,三地签订《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十方面合作重点。目前,河北全省26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经达到了400多个。

  “京津冀医疗合作河北省的重点就是解决河北患者进京就医问题,缓解北京医疗服务压力。”张绍廉说,通过引入专家、开展培训和提高医疗标准化水平,提高本地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缩小与京津医疗服务差距,是河北各医疗机构近期工作的重点。

  在冬奥会举办地崇礼,京冀将建设一所高水平专科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张家口崇礼冬奥会会场骨伤科医院,合作共建积水潭医院崇礼骨伤科中心。”方来英表示,这所专科医院不只为冬奥会提供保障,还为来张家口休闲度假的普通市民及游客提供服务。

  张绍廉说,除加强医疗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外,河北将以发展高端护理、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为重点,实施错位发展。“在环北京区域,支持共建一批跨区域,高水平护理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健康养老机构,有序解决将来的京津冀健康养老问题。”

  社区医院可为患者预约“大专家”

  今年90岁的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居民杨庆云,两年前查出患有肾病,经常需要到朝阳医院看病。可每次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让老人和家人疲惫不堪。2015年,杨庆云将治疗手续转到了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也不跑大医院了。“大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坐诊,我在家门口瞧病更方便、更省事。”

  给杨庆云带来方便的是朝阳区推行的医联体制,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坐诊,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分享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大医院专科医生和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慢性病管理水平。

  方来英说,到2015年年底,北京市共建立43个综合医联体,有400多家合作医疗机构。

  医联体内部建立了绿色转诊机制,患者在社区医院通过全科医生,可预约或直接转诊到三甲医院。医联体内的三甲医院专家,按不同专业要求,到社区直接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市民不出社区就可以找专家看病。

  此外,本市还在石景山、朝阳等区试点,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出长期用药处方,减少患者跑医院的次数。“医生可以根据病情开出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期的处方,患者拿到医生处方不用再去排队取药,就可以回家了。医疗机构通过配送系统定期、按量给患者送药到家。”方来英表示此举将大大缓解医院普通慢病门诊压力。

  2016年全市将取消现场挂号

  据了解,为规范医院运行,2016年年底之前全市将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各医院将开通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医生工作站预约、窗口预约、手机APP预约等多种预约挂号服务。

  上周末,家住本市昌平区刘玉波带着6岁的儿子来到儿童医院看病。与以往半夜就要提前来挂号不同,他们按照预约提示时间只提前半小时才来到医院,取号后很快进入诊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