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形成“互联网+招投标”新格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6-27 | 682 次浏览 | 分享到:

深圳:形成“互联网+招投标”新格局

  •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 时间:2016-03-08
  •  
  • 点击率:606

  日前,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市召开,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内的国家七部委,以及9家政府综合试点和43家交易平台试点代表参会,就大力发展电子招标投标,推动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与经验交流。

  这次会议对电子招投标行业发展进行成果总结,并明确进一步方向,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召开,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早在1998年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成立伊始,便已经开始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应用,同时研发了工程交易信息系统。到2003年,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商务标评审。而到2008年时,深圳市更是开发建设了工程计算机自动评标系统并通过了住建部的项目验收,实现了施工商务标评审电子化和网上投标。2009年,此系统作为唯一的“科技防腐”主题入选了“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自此,在政策、市场及技术的支持下,深圳市招投标电子化工作逐渐加速,基本建成了专业齐全、全电子、全网络、全过程的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2014年7月,深圳市成为了首个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电子招标投标创新试点城市,其电子招投标系统也于次年正式通过检测机构依据《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技术规范》的检测及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截至2016年1月底,深圳市电子招投标系统已完成电子交易项目4565项,参与投标企业3700多家,网上投标23万人次,交易金额近1879亿元。

  “一朵云、两个网站、三大应用平台”

  据介绍,深圳市电子招投标系统,是根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监管、平台分离”的原则,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以交易平台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枢纽,以行政监督平台为保障,分类清晰、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新一代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招标投标全过程业务处理、行政监督、公共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

  “深圳市的电子招投标系统,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一朵云’、‘两个网站’和‘三大应用平台’。”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其中,“一朵云”指的是使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基础设施云,并搭建桌面云,建立深圳市电子招投标云平台。“两个网站”则分别为深圳市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网和深圳建设工程交易服务网。而“三大应用平台”则指的是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的基本架构。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以《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为基础,改造了交易平台,建设了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了行政监督平台,实现三个平台的分离,全面支持深圳招投标制度创新,满足评定分离、异地评标、开放式评标等特殊要求。建设了深圳电子招标投标云平台;构建了聚智数据树;打造了智慧云链,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控;提供了随身微助手,实现了跨平台的智能应用。”该负责人说。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支撑

  “云计算、大数据、标准化”提到这套系统特点时,上述负责人简略地总结道。

  当前,“互联网+”的概念火热,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逐渐加速,新的发展生态正在形成。然而,提到“互联网+”一定离不开“云计算”这个互联网技术集大成者。具有虚拟化、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按需服务、大规模、通用性、高资源利用率、低终端配置要求等优势的云计算技术,究竟是如何支持电子招投标发展迈上新台阶的?

  据了解,深圳市电子招投标系统从基础结构上采用云平台架构,以满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户和数据量不断增加的要求。同时,该系统使用虚拟化服务器,提高了基础架构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另外,在应用层面,该系统还采用了应用桌面云,远程终端用户只需通过普通终端设备和网络即可使用深圳市电子招标投标系统。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研究、开发、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建设领域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企业之一,北京筑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开发了包括深圳市电子招投标系统在内的全国9个综合试点中的4个。筑龙公司总经理孙建文就深圳市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深圳电子招投标系统采用云平台架构,建立深圳市电子招投标云,为交易平台市场化和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化提供了系统运行环境基础支撑和扩展空间,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支持跨平台应用。另外,采用桌面云,也为异地远程评标、开放式评标、远程定标、移动办公等远程业务的数据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提供了保障。”孙建文说。